

對于一些低收入家庭而言,本身的收入只能維持生活,哪會有閑錢買保險呢?其實買保險并不是越貴越好,只有選對適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“雪中送炭”。不管收入水平如何,都可以選到適合自己的保險。
注重消費型重疾險
對于收入有限的人來講,可以選擇一份定期重疾險,給自己一個基礎的大病保障。一般來講,要把保險的年繳保費控制在年收入的10%以下,而按照現(xiàn)在的醫(yī)療水平,重疾險保額應考慮在30-50萬。這樣的話,對于收入較低的家庭來講,保費較為便宜的定期消費重疾險就成了一個最優(yōu)選擇。
1、利用保費寬限期
一旦投保之后,每年交保費時,會有一個保費寬限期,為指定的交費日期之后的60天內。比如每年6月30日交保費,7月1日到8月29日期間,就是寬限期。
投保人可以用這段時間,來籌集資金。若是在寬限期內出險,即使當年還未交保費,也可以按照規(guī)定獲得賠償金,一般會先扣掉還沒交的保費。
2、考慮保單貸款
保單到一定年份后,會產生現(xiàn)金價值。
有時候,這個價值比我們繳納的保費還多,萬一暫時交不了保費,可以拿上保單及身份證,跟保險公司借款。
一般情況下,能借到保單上現(xiàn)金價值的70%-80%。保單貸款期限為6個月,在這段時間,就可以設法周轉資金。
3、選擇減額交清
也稱為“減保”,是指用當年保單的現(xiàn)金價值,一次性交清所有保費,使得合同繼續(xù)有效,不過,這樣會減少相應的保額。
這種方法適合很長一段時間,難以交保費的投保人。
4、其他費用墊交
很多保險公司,在保單上會有是否選擇自動墊交的功能。
也就是說,當投保人勾選之后,若當年未支付保費,而保單的現(xiàn)金價值,超過當年保費的話,可以選擇用相應的現(xiàn)金價值抵扣保費。
當投保人無力續(xù)繳保費,可以考慮借助這種方法,一旦發(fā)生保險責任,保險公司仍會按合同賠付。
具體選用哪種方法,可以結合自身狀況,選擇更適合自己的。
第一,延長繳費期,壓縮保障期間
(1)在同樣保障至終身的情況下,繳費期選擇30年會比選擇20年每年交的保費要少,那么在相同的保費預算下,選擇長一點的交費期間可以投保到更高的保額,后期待經濟寬裕再增加保障終身的重疾。
(2)在同樣交費期的情況下,選擇保至70周歲/80周歲會比保至終身交的保費要少,那么在相同的保費預算下,選擇短一點的保障期間可以投保到更高的保額,后期待經濟寬裕再增加保障終身的重疾。
第二,長期重疾和短期重疾相互結合
(1)一年期的重疾險保費很低,在預算有限的時候,一年期重疾和長期重疾結合,用一年期重疾險臨時提高整體重疾保障,待收入提升之后再增加長期重疾保障。
比如30歲男性,選擇20年交,30萬保額保至70周歲每年保費2632元,搭配一份一年期重疾險,保費340元,保額20萬,這樣組合的話,3000塊錢就能有50萬的重疾保障。
這里需要注意的是:一年期的保費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,只能作為一個過渡,后期還是要換成長期的重疾險。
(2)通過保障20年/30年,保障至70周歲,保障至終身等多種險種相結合購買,這樣能夠提高發(fā)生重疾險后,這段時間家庭經濟收入不至于受到影響。
第三,買純重疾險,不附帶分紅或者返還保障
明確買重疾險的目的,純重疾險會比帶壽險責任的重疾險、帶分紅的重疾以及返還型的重疾險便宜不少,那么在相同保費預算的情況下,純重疾險的保額可以更高。
如果需要身故責任,建議定期重疾險與定期壽險組合購買。
第四,買單次賠付重疾險,暫時不考慮多次賠付
有限的保費要盡量做高首次賠付的保額,不然第一次疾病的賠款都不夠用,人沒了還談什么第二次、第三次賠付?
第五,多對比,相同的保障不同公司的產品保費差別非常大
市場上的保險公司很多,每年都會有很多新的重疾險產品上市,但是不同公司推出的重疾險,費率相差非常大,選擇合適的產品,能夠在相同的保費預算下獲得更高的重疾保障。
收入不高的人要不要買重疾險?
要,當然要!疾病和意外何時到來是無法預估的,一個身體健壯的人也會發(fā)生癌癥,一個非常遵守交通規(guī)則的人,也會受到嚴重意外傷害。
收入較低的家庭經濟來源少,收入單薄,一旦由于意外或者疾病導致家庭經濟支柱喪失勞動能力,整個家庭幾乎沒有抵抗風險的能力,并就此陷入困境。所以對他們來說,有沒有保險顯得尤為重要。但對于有錢人而言,就算得了重病,也不過是損失幾十萬或者幾百萬,根本不會落到傾家蕩產的地步。所以說,收入越低的家庭,他們對于保險的需求越大,同樣也是保險公司最大的客戶群體。